靠《两只蝴蝶》赚2亿?作者:就5千

一首歌,两个全球

你有没有想过,一首火得不能再火的歌曲可以带来多大的财富?2004年,《两只蝴蝶》这首歌的出现,犹如一颗炸弹,不仅在当时的网络上引起轰动,也在音乐市场上掀起了波澜。然而,这首歌的创作者牛朝阳,却只拿到了5000元稿费,令人感到不可思议。那么,究竟这两亿的传闻是真是假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背后的故事。

《两只蝴蝶》的崛起

当初,《两只蝴蝶》并不是独立推出的单曲,而是作为电视剧《281封信》的插曲。虽说这部剧并没能大火,但歌曲却凭借其简单易记的旋律迅速走红。正值彩铃业务大热的时候,这首歌恰好迎合了市场需求,下载量突破了1亿次。如果按每次下载2元来算,短短一年之间,《两只蝴蝶》的潜在收益就达到2亿,这个数字真是让人惊讶!不过,所有的利润并不都是创作者可以拿到的。

盈利的真相

那么难题来了,庞龙作为演唱者,真的赚了2亿吗?从各方面来看,他的实际收入并没有达到那么高。据说,包括彩铃分成、商演、广告合作等,庞龙的收入可能在几千万而已。不过,他在演艺圈的地位却因这首歌而水涨船高,商演费也飙升至每场数十万。你觉得这是否公道?

牛朝阳的5000元之谜

再来看看得知自己“仅”拿到5000元的牛朝阳。这个传闻最初是由网友流传的,而事务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?据悉,牛朝阳是在2004年将歌的版权卖给了庞龙的经纪公司。考虑到当时行业的惯例,很多新人的创作者往往只能选择一次性买断版权,这样即使后续作品大卖,也不会有更多收入。牛朝阳对此也曾表示,自己能将作品卖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时代的进步与不公

《两只蝴蝶》的背后,实际上反映了当时音乐产业的一个不公现象:创作者和演唱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极为不均。运营商抽成过高,产生的收入往往难以回流给真正的创作者。早期的中国音乐市场对版权的觉悟薄弱,新人创作者更是处于弱势地位,高昂的市场竞争和不公平的条款让他们不得不接受不理想的条件。

小编觉得思索

聊了这么多,《两只蝴蝶》的传奇不仅是一首歌的成功,更是整个时代音乐产业的缩影。庞龙与牛朝阳的故事提醒我们,在看似华丽的音乐背后,其实充满了复杂的商业运作与不公的分配。如今,随着版权保护觉悟的增强,音乐人的收益结构已逐渐透明,但对当年那些创新了辉煌的作品却未能分享丰厚收益的创作者,我们难免感到一丝遗憾。因此,你觉得《两只蝴蝶》的故事该怎样被书写,更该获得怎样的结局呢?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